1979年2月17日,这是一个注定载入中越关系史册的日子。随着《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的《是可忍,孰不可忍》一文发表股票期货配资,中国对越南的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这场战争被划分为东西两线战场:云南方向的西线战场和广西方向的东线战场。其中,东线战场的谅山战役成为整场战争中最具决定性的关键一战。
在东线战场,我军由赫赫有名的许世友将军坐镇指挥。这位被战士们亲切称为少林武僧的老将军,是邓小平亲自点将的指挥官。许将军在抗日战场和解放战争中屡建奇功,在军中威望极高。在谅山战役中,他采取了三面包围的战术,以密集炮火压制越军阵地,逐步瓦解敌人的抵抗意志。但令人费解的是,在战局最有利的时刻,许将军却下令为越军留出一条撤退通道。这一决策背后,蕴含着这位老将深远的战略考量。
展开剩余74%要理解这场战争的起因,我们需要回溯到上世纪50年代。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越南共产党领导人就匆匆前来求援。当时法国殖民者卷土重来,企图重新控制越南。这段历史要追溯到晚清时期,法国曾试图以越南为跳板入侵中国。虽然在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中,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等胜利,但软弱的清政府却主动求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法新约》,将越南拱手让给法国。
二战期间,日本占领越南。战后在中国支持下,越共开始解放国土。但法国殖民者却带着《中法条约》卷土重来。中国对这位同志加兄弟倾囊相助,不仅提供大量武器装备,还派出杨得志等将领帮助训练越军。在1954年的奠边府战役中,越军最终击败法军,建立了北越政权。
然而,这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很快又面临美国的军事干预。从1961年到1973年,中国持续向北越提供军事援助和物资支持。最终美军在付出惨重代价后撤出越南,1975年越南实现统一。但1969年胡志明逝世后,亲苏的黎笋集团上台,中越关系急转直下。越南不仅在中越边境制造事端,还入侵柬埔寨和老挝,配合苏联对中国形成战略包围。
面对这种形势,邓小平果断决定发起自卫反击战。1979年2月17日,东西两线解放军同时出击。在东线,72岁高龄的许世友将军亲临前线勘察地形。他发现谅山地形极为险要,不仅山势陡峭,还有奇穷河将城区一分为二,越军在此经营多年,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更关键的是,谅山是河内的最后屏障,必须攻克。
许将军采取以炮制敌的战术,调集300门火炮对谅山实施毁灭性炮击。2月27日总攻开始后,解放军55军和54军162师在炮火掩护下发起猛攻。经过激烈战斗,至3月1日解放军完全控制谅山。但许将军故意留下南面通道,这既避免越军困兽犹斗,又为围点打援创造条件。果然,越军第三师残部与河内援军陷入混乱,最终第三师这支金星师几乎全军覆没。
3月5日,中国政府宣布撤军。在撤退过程中,解放军系统性地摧毁了越北地区的军事设施和工业基础,并收回了当年援助的物资。这场历时28天的战争,中国达到了惩戒越南、打破苏联战略包围的目的。此后十年间,中越边境成为解放军各部队的实战练兵场,培养了大批有实战经验的指战员。这场战争不仅维护了中国国家安全,也为东南亚地区带来了长期和平。
发布于: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最大配资平台_证券投资系统_鑫东财配资机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