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璀璨的将星谱系中金华股票配资,有这样一位个性鲜明的传奇将领。毛泽东主席曾用好犯上三个字精辟概括他的性格特点;叶剑英元帅评价他浑身是刺;而邓小平同志更直言不讳地指出,在人民军队中,有几位令人敬畏的将领,他便是其中之一。这位特立独行的将军,就是功勋卓著的张爱萍。
提起张爱萍将军,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他作为人民海军奠基人的身份,或是他担任我国首颗原子弹试验总指挥的辉煌经历,亦或是他在特殊历史时期的坎坷遭遇和后来为国防科技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我军建军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江山岛战役——这场震惊中外的首次三军联合作战,正是由张爱萍将军亲自运筹帷幄、指挥若定。
1954年,在宁波召开的华东军区浙东前线指挥部作战会议上,解放大陈列岛的战略部署成为核心议题。这片位于浙江海门东南约7海里的群岛,由上、下大陈岛及南、北一江山岛组成。自1949年败退台湾后,国民党残部长期盘踞于此,将大陈列岛打造成军事重镇。这里不仅是其指挥中枢和防御核心,更是所谓大陈战区特遣队的前进基地,驻守兵力超过万人。在美国的军事援助下,国民党还建立了大陈防卫区,将该地区视为反攻大陆的跳板,狂妄叫嚣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口号,并散布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荒谬言论。更令人愤慨的是,他们频繁派遣飞机军舰袭扰东南沿海,劫掠商船,严重威胁沿海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此背景下,解放浙江沿海岛屿已刻不容缓。
展开剩余68%时任华东军区司令员的陈毅元帅向中央力荐张爱萍担此重任。时年44岁的张爱萍将军,自15岁参加革命以来,历经长征、抗日战争的烽火洗礼,战功赫赫。建国前夕,毛泽东主席亲自授权他组建人民海军,此后他更指挥了长江口排雷、小艇打大舰等经典战例。正是基于这些卓越的军事才能,加上陈毅的鼎力推荐,毛泽东主席亲自任命张爱萍为大陈列岛战役总指挥。
在正式受命前,张爱萍已对浙江沿海局势忧心忡忡。1954年8月,中央军委批准成立直属军委指挥的浙东前线指挥部,张爱萍出任司令员兼政委,聂凤智任军区空军司令员。深知此战必须三军协同的张爱萍,在作战会议上力排众议,提出先打一江山岛的独到见解。这个被国民党吹嘘为钢铁壁垒的岛屿,在美军顾问协助下构筑了坚固工事,号称大陈列岛的铁门。但张爱萍经过周密勘察,对地形、气候、潮汐了如指掌,他主张破门而入,认为攻克一江山岛可收震慑全局之效,为后续解放其他岛屿创造有利条件。
在北京,彭德怀元帅审阅作战计划后当即批示同意。1954年12月21日,中央军委电示张爱萍:只要准备充分,即可发起攻击。张爱萍随即展开针对性训练,将隐蔽原则贯彻始终。在等待最佳气象条件的过程中,面对总参推迟作战的建议,张爱萍据理力争,最终获得毛泽东主席和彭德怀元帅的支持。
1955年1月18日,天公作美,风平浪静。在张爱萍指挥下,三军协同作战:空军率先轰炸敌指挥所和雷达站,切断敌军通讯;炮兵实施精准打击;登陆部队勇猛突击。经过激烈战斗,至次日凌晨2时,解放军完全控制一江山岛,击毙守岛指挥官王生明,生擒副指挥官王辅弼。这场战役的隐蔽性之强,直到战斗结束,台湾方面才通过广播获知消息。
战役胜利震惊海内外,毛泽东主席高度评价这是成功的联合作战。面对美军第七舰队的武力威胁,张爱萍沉着应对,部署防空力量严阵以待。正当他准备乘胜追击解放大陈岛时,因国际形势变化,中央决定暂停进攻。最终,在美国协助下,国民党军队撤离大陈岛,我军兵不血刃完成解放。
一江山岛战役开创了我军三军联合作战的先河,粉碎了国民党反攻大陆的幻想,为新中国赢得了宝贵的和平发展环境。每当忆及这段历史,张爱萍将军总是谦逊地表示自己只是尽忠职守。但历史不会忘记,这场战役在我军战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以及张爱萍将军运筹帷幄的卓越军事才能。
发布于: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最大配资平台_证券投资系统_鑫东财配资机构观点